O2O不久將攻陷線下社交市場?
說到O2O,大家最熟悉的無非是電商領域內的online到offline的O2O,也就是某些特殊的商品和服務不能完全通過線上的方式來獲得用戶體驗的滿足,而是需要線上的引流和線下的實際體驗相結合來完成整個交易流程,如影視、餐飲和娛樂等方面。
事實上,O2O已經越來越成為主流大流量平臺的未來業務戰略,因為,相對于目前線上電商市場競爭的白熱化趨勢,以及在市場份額很難產生較大改變的情況下,通過線下O2O業務將很有可能為后繼的平臺提供彎道超車的機會。目前電商的滲透率在一些關鍵的線下生活領域的比例還不高,而幾個細分的O2O平臺相對而言也只是垂直市場的主導者,但是未能產生全面的O2O市場業務覆蓋。
延伸一步來講,O2O業務是否只能停留在有電商業務特性的商品和服務領域呢,例如,看一場電影可以采用O2O的方式,現在線上購票平臺瀏覽場次,選擇座位,并最終支付,而后去往線下的電影院實體觀看。那么,對于與人際關系交往甚為密切的社交關系,能否采用O2O的思路呢?
如果社交領域可以做成O2O的業務流程,對于正常的以線下傳統社交關系為主的這種人際關系網,將迎來何種變化?一般而言,傳統的線下的社交主要是局限在了親屬、同學、同事以及周邊有限的人際關系輻射上,這部分社交關系雖然穩定,但是社交的縱深和內容的幅度相對不大。
傳統的線下社交存在這個幾個弊病:
1、線下的社交需要熟人的介紹,也就是進入話題的一個話術,沒有這個話術,對于交流的另一方而言難免會顯得尷尬或者是不適應。而在線下時間、精力和區域的阻隔下,真正能夠通過有效的線下介紹來獲得社交關系,雖然信任度比較高,但是卻容易導致交流的成本提高和效率的降低。
2、線下社交的內容透明度比較低,一般僅限于交流的雙方而言,對交流的效果和深入的程度也只有交流雙方才知道。此外,線下社交的雙方對對方也許并沒有一個清晰的基本信息的了解,一旦把握不好交流的基本原則,很有可能提高了交流的難度,反而不利于溝通的開展。
3、線下社交受到周邊環境的影響,有時候需要揶揄和開放,卻過于嚴謹;有時候需要嚴謹和正式,但無奈周圍的環境比較吵鬧而無法進入狀態,這就需要對社交的風格和具體的環境做一個匹配,僅僅依賴于線下的社交環境,有時候不能起到很好的策略效果。而這個時候如果有線上的虛擬社交環境作為輔助,將起到很好的溝通效果。
那么O2O的社交模式對于現在的傳統線下社交有何改變呢?首先來看一個案例。
一名銷售員邀請一名潛在客戶去打高爾夫球。打到第三洞的時候,他們發現他們都上過同一所高中,而且現在很談得來;打到第18洞的時候,他們已開始談論合同了。在以前,你可能需要一些運氣才能發現你與客戶之間的共同背景并建立有意義的聯系。現在,你不再依靠運氣了。他們的Facebook或者微信等社交頁面上的信息可以讓你獲得你需要的信息,從而讓你順利地開始對話——例如,你發現你們都是同一支足球隊的球迷。
也就是說,O2O的社交關系,一方面可以盡可能多地了解社交對象的基本信息,篩選重點,盡早進入融洽的溝通狀態;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線下社交的效率,提高工作的績效和收益。這樣說來的話,O2O遲早將顛覆現有的傳統社交關系,將社交關系搬上互聯網,前半個社交的流程可以通過互聯網來完成,后半個社交流程就基于線下的具體場景來進行適宜的處理。
目前,O2O已經開始滲透進入了少數的幾個社交行業,如傳統的相親行業,通過在線資料查詢、溝通來最終進入線下的戀愛階段,并取得了很好的市場效果。但是,社交關系在其他生活化和商業化的領域內被顛覆和改造的力度并不大,一方面是這些領域的信息有些屬于個人隱私或者是商業機密,短期內還存在線上化的困難,另外線下傳統溝通方式也存在一定的信任度優勢。
從發展趨勢而言,O2O必然會滲透進入各種社交場合,網絡和人之間的距離將會越來越短。隨著微信、陌陌、專業細分社交網站的發展,社交對象的基本信息線上化的趨勢將會凸顯,而互聯網將會成為O2O社交關系中的一道有效的過濾屏障,避免不需要見的人,找到需要溝通的人。
當生活社交被O2O化的時候,線下的場景化社交將與智能時代相互促進,提高人的自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