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產品、產品質量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如果說品牌是舟,那么是產品就是載舟之水;如果說產品是舟,那么產品質量或產品品質就是載舟之水;如果說產品質量和產品品質是舟,那么民心就是載舟之水。最終民心向背成為了載舟或覆舟之水,民心向背決定了品牌的前程。
所謂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人出了問題可以從新再來,花謝了明年還會一樣開,而在現有市場環境下品牌一旦懈怠了它的消費群體人們就會棄它而去。早年有春都,近年有三鹿,春都、三鹿巨大的人力、財力、時間的投入,十幾年的辛辛苦苦建立的品牌和打下的一片天地,頃刻間化為烏有。
今年雙匯不思前車之簽,瘦肉精事件發生后還在那口口聲聲一成不變定它的“開創中國肉類品牌”的位呢,就不能有一點決心重塑中國肉類品牌的表示。此事足見雙匯之麻木。
這些年來看一看這些問題企業,沒出問題時守著并享受著品牌給他們帶來的種種利益,一副悠然自得美滋滋心態。出了問題措手不及束手無策,全無有效危機應對能力全然一副麻木表現,這是我們哪些問題企業應對危機時幾乎相同的特征表現。這些說明了一個問題,即因為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做企業隨時都應具有危機意識,都應像人對待自己身體健康的態度一樣,常將無時思有時,莫待有時想無時。
看看問題企業所出的問題便知,問題企業所出的問題歸根到底是一個企業家及其企業的經營態度、市場責任心,還有企業家自身素質導致的企業素質問題。如果這些企業的經營者具有張瑞敏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經營意識、經營態度和經營作風就不至于產生懈怠他消費者的上述問題。
做老總的在品牌和產品質量管理問題上,應學習海爾,學習張瑞敏。應常常想想海爾,想想張瑞敏,想想張瑞敏的大錘,常常用張瑞敏和他那把大錘的故事與自己的品牌意識、質量管理意識、質量管理行為對照一下。無質量問題時要保持了質量意識,一旦遇有質量問題時是否也應毫不客氣的掄起你的大錘。
品牌外因防范因應予案主要是針對和防范那些在市場上不講規則的、人為的、無中生有的、旁門左道的、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的非正常競爭的事端制造者。如去年年末的尼美舒利事件的鬧劇就是一件在按章行駛的車,被一輛違章行駛的,或故意肇事的庸人擾之了、撞上了。這種情況下遵章行駛的車是應該有處與庸人及擾之者理論的,但理論歸理論,說理歸說理,可尊章行駛車即使全無責任,但還是或者要修理,或者要報廢,反正是要療傷、反正是不能正常上路了,反正是受傷害受損失了。
為了避免品牌大廈傾覆于迅刻,為了避免三鹿、雙匯事件的再度發生,為了遵章行駛者不至于再被故意造事者撞翻了車,品牌商們警覺一些吧,增強一下你的品牌的防范意識吧。
常將無時思有時,莫待有時想無時,品牌防范要從一把手提高品牌防范意識開此。人是講良心的,你對他好,他就會對你好,就會回報你;你要是傷害他,他就會以棄你而去的方式回應你報復你。
張瑞敏一錘下去砸開了海爾人的質量意識,這一錘奠定了海爾國際品牌的基礎,這一錘堵住了海爾品牌通往國際市場萬里之堤的蟻穴,這一錘恐怕將成為與構筑起海爾人長久的品牌意識、質量意識與質量警示。
因為在經營過程中品牌被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所傷害似乎是在所難免的,為了防患于未然,為了不至于使被辛辛苦苦建立起了的品牌一夜之間化為烏有,品牌商們應認真考慮建立品牌危機防范與因應機制予案,以減少傷害,減少損失。
品牌防范因應要做好充分的因應予案。因應予案主要分為內因因應予案與外因因應予案。
品牌內因防范因應予案就是以企業整個市場經營鏈為基礎開展以下工作,1,針對從目標選擇、產品開發、原料采購直至市場推廣等各個環節可能產生與出現的問題建立起周密的,有專人負責的規章制度;2,針對可能由于疏忽二而產生的類似三鹿和雙匯的類似事件,根據事件具體情況建立起迅速應對與及時是補救措施;3,根據事態發展可規劃出時間與階段反應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