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電網本年迎峰度夏之際傳出好消息:歷經近三年“換心手術”,500千伏黃渡變電站改擴建工程按期送電投運。自此,這座上海“最年長”的500千伏變電站增容60%,成為目前申城最大的500千伏溝通變電站,將填補上海西北部電網在頂峰時期的電力缺口,為本年迎峰度夏供給強有力的安全保證。一起,將助力嘉定、青浦、松江三個新城建造,為長三角一體化開展注入新的動力。
新紀錄
與一般變電站塔網樹立不同,記者走進500千伏黃渡變電站,滿眼所見的是好像煉油廠“輸油管”一樣的管道。
黃渡變電站負責人陳寧告訴記者,這些管道是氣體絕緣輸電線路(GIL)——中央是導線,導線外是絕緣的惰性氣體。線路總長8公里,創下國內500千伏溝通變電站同類項目之最。這些管道一端連著4臺1200兆伏安主變壓器,另一端銜接一幢一眼看不到盡頭的新“廠房”。
“這4臺新建的1200兆伏安主變壓器,使黃渡變電站整體變電容量從3000兆伏安提升到4800兆伏安(增容幅度60%),成為上海目前最大的500千伏溝通變電站,也創下了國內變電站改造新增設備容量之最。”陳寧說,新增的1800兆伏安容量相當于新建兩臺90萬千瓦發電機組,可供應近23萬戶居民的日子用電。
陳寧介紹,那幢“廠房”是新建的500千伏GIS設備樓,面積達5600平方米,是目前國內最大規模的500千伏開關(GIS)設備樓。樓內新建的500千伏氣體絕緣金屬封閉開關,規模也創下了同類設備戶內之最,其“能量”相當于以往8萬平方米露天變電設備的“能量”。
高難度
500千伏黃渡變電站改擴建工程是國內施工難度最雜亂、作業風險最高的變電站改造工程。擴建工程項目經理李洋介紹,為“征服”GIL惰性氣體絕緣層,拼接一根根通管時,精度達到了毫米級頂尖水準。為便于后期遠程監控,還裝置了智能設備實時監控GIL通管的每一個氣室。
同樣難的是,新建的GIS設備樓有17.5米高,但它的正上方有離地僅30米高的高壓線。為使變電站正常運行不受工程影響,新建GIS設備樓時,高壓線不能停電,如此高風險近電作業,難度可謂“螺螄殼里做道場”。
為此,施工前項目部通過環境實景和工程虛擬圖畫相結合的方式,運用工程BIM技術對施工方案作全流程預演。施工中要在高壓線下打1000多根36米深的樁基,他們不得不一根根先分節打,然后在地下拼接。把房頂吊至17.5米高裝置時,還專門組織人在上面拉線預警。施工時要穿厚厚的屏蔽服,一輪操作下來,施工人員的衣服都濕得能擰出水來。
強動力
功夫不負苦心人。500千伏黃渡變電站改擴建工程按期送電投運后,國網上海檢修公司副總經理崔別致總算松了口氣。
崔別致介紹,黃渡變電站投運于1987年,是上海首座500千伏變電站,供電范圍包括嘉定、普陀、青浦、長寧等區域,一起還有兩回線路與江蘇電網銜接,被譽為上海西北部地區的“電力心臟”。
“這次改造,不只是‘變身’,更是‘換心’——‘變身’后,GIS設備樓和GIL抗風箏等‘天外來物’的能力更強了;‘換心’后,變電站不光容量更充盈更有活力了,也更安全更可靠了。”崔別致以為,這將處理上海西北部電網在頂峰時期的電力缺口,為本年迎峰度夏供給更多安全保證,并且將助力嘉定、青浦、松江三個新城建造,為長三角一體化開展注入新的微弱動力。(來源:新民晚報羅水元)
新紀錄
與一般變電站塔網樹立不同,記者走進500千伏黃渡變電站,滿眼所見的是好像煉油廠“輸油管”一樣的管道。
黃渡變電站負責人陳寧告訴記者,這些管道是氣體絕緣輸電線路(GIL)——中央是導線,導線外是絕緣的惰性氣體。線路總長8公里,創下國內500千伏溝通變電站同類項目之最。這些管道一端連著4臺1200兆伏安主變壓器,另一端銜接一幢一眼看不到盡頭的新“廠房”。
“這4臺新建的1200兆伏安主變壓器,使黃渡變電站整體變電容量從3000兆伏安提升到4800兆伏安(增容幅度60%),成為上海目前最大的500千伏溝通變電站,也創下了國內變電站改造新增設備容量之最。”陳寧說,新增的1800兆伏安容量相當于新建兩臺90萬千瓦發電機組,可供應近23萬戶居民的日子用電。
陳寧介紹,那幢“廠房”是新建的500千伏GIS設備樓,面積達5600平方米,是目前國內最大規模的500千伏開關(GIS)設備樓。樓內新建的500千伏氣體絕緣金屬封閉開關,規模也創下了同類設備戶內之最,其“能量”相當于以往8萬平方米露天變電設備的“能量”。
高難度
500千伏黃渡變電站改擴建工程是國內施工難度最雜亂、作業風險最高的變電站改造工程。擴建工程項目經理李洋介紹,為“征服”GIL惰性氣體絕緣層,拼接一根根通管時,精度達到了毫米級頂尖水準。為便于后期遠程監控,還裝置了智能設備實時監控GIL通管的每一個氣室。
同樣難的是,新建的GIS設備樓有17.5米高,但它的正上方有離地僅30米高的高壓線。為使變電站正常運行不受工程影響,新建GIS設備樓時,高壓線不能停電,如此高風險近電作業,難度可謂“螺螄殼里做道場”。
為此,施工前項目部通過環境實景和工程虛擬圖畫相結合的方式,運用工程BIM技術對施工方案作全流程預演。施工中要在高壓線下打1000多根36米深的樁基,他們不得不一根根先分節打,然后在地下拼接。把房頂吊至17.5米高裝置時,還專門組織人在上面拉線預警。施工時要穿厚厚的屏蔽服,一輪操作下來,施工人員的衣服都濕得能擰出水來。
強動力
功夫不負苦心人。500千伏黃渡變電站改擴建工程按期送電投運后,國網上海檢修公司副總經理崔別致總算松了口氣。
崔別致介紹,黃渡變電站投運于1987年,是上海首座500千伏變電站,供電范圍包括嘉定、普陀、青浦、長寧等區域,一起還有兩回線路與江蘇電網銜接,被譽為上海西北部地區的“電力心臟”。
“這次改造,不只是‘變身’,更是‘換心’——‘變身’后,GIS設備樓和GIL抗風箏等‘天外來物’的能力更強了;‘換心’后,變電站不光容量更充盈更有活力了,也更安全更可靠了。”崔別致以為,這將處理上海西北部電網在頂峰時期的電力缺口,為本年迎峰度夏供給更多安全保證,并且將助力嘉定、青浦、松江三個新城建造,為長三角一體化開展注入新的微弱動力。(來源:新民晚報羅水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