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12月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被列為2021年的八項重點工作之一。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推進生態文明先行示范,提前實現碳達峰。從中央到省委,都強烈釋放出加速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信號。
作為中國生態第一市,麗水的綠色低碳發展特征明顯。2019年,全市森林覆蓋率比全省平均值高20%,活立木蓄積量約占全省總數的1/4,清潔能源裝機容量占全省總量17.2%,居全省首位,全市溫室氣體凈排放量為-135.23萬噸,已進入負排放階段。立足生態稟賦和能源優勢,麗水市委在今年1月22日召開的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了率先落實碳達峰、碳中和要求,創建“中國碳中和先行區”,積極為全省碳達峰、碳中和作出貢獻的目標。
2020年,麗水建成全省首個綠色能源虛擬電廠,聚集了55萬千瓦周調節水電站和45萬千瓦下游徑流電站,最大具有百萬級能源調節能力,依托自主開發的水電智慧調度平臺,靈活實現電網輔助調控。
供電公司員工在35千伏云崗線進行綜合檢修 于建文 攝
今年元旦,由于大部分工廠處于停產狀態,全省負荷較正常工作日下降23%,但光伏發電依舊保持高位,浙江電網出現供大于求的不平衡態勢。浙江電網首次實施“虛擬電廠”輔助電網調峰試點,麗水綠色能源“虛擬電廠”輔助電網調峰43萬千瓦。通過這次“零成本”的調峰,麗水新能源消納增加108萬千瓦時,需求側響應資金節約130萬元,發電耗煤減少94噸,相當于實際減排二氧化碳253噸,實現了社會能效水平和安全效率雙提升。
這是國網麗水供電公司發揮電網企業在能源轉型中的核心樞紐作用,助力碳達峰的有效實踐之一。
從該公司2021年度工作會議獲悉,“十三五”期間,麗水清潔能源發展迅猛,全市清潔能源裝機容量348.8萬千瓦,占能源總裝機容量97.7%,每年有超過65%的全社會用電量來自本地清潔能源供給,市內清潔能源得到100%消納。目前,麗水境內仍有近1000萬千瓦抽水蓄能和超400萬千瓦風電、光伏等資源亟待開發。
隨著麗水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發展加速,麗水出臺了全省首個《基于彈性策略的有序用電方案》和《電網彈性可調負荷需求響應激勵補貼政策》,激勵用戶廣泛參與電力需求響應,實現了供電公司和用戶的雙贏。2020年8月13日,麗水首次開展基于彈性策略的實時需求響應,麗水市泰立新型墻材有限公司一次性拿到了2.32萬元補貼,公司負責人金建亮開心地說:“以往都是用電付電費,沒想到現在還能拿電費補貼!”
國網麗水供電公司通過構建負荷聚合商運營體系,喚醒用戶側資源,整合用戶側大量可調節負荷參與需求響應、削峰填谷。2020年9月4日,麗水生態產業集聚區范圍所有高壓用戶全部簽訂負荷聚合商服務協議,率先完成全省首個國家產業聚集區可調負荷聚合,全市累計聚合可調負荷資源40萬千瓦,實現規模化負荷的可視、可測、可控,從而為解決能源供需矛盾提供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同時,國網麗水供電公司通過實施線路動態增容,提升線路季節性輸送限額等措施,實現了源、網、荷三端資源的彈性互動,優化了電網通道配置,保障清潔能源的全接入和全消納。
在麗水,清潔能源的靈活調控和用電負荷的靈活響應已逐步成為現實。
“推進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建設,全面打造山區生態能源互聯網,是我們引領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助力碳達峰的路徑探索。”國網麗水供電公司總經理夏翔表示,該公司正加快謀劃引領麗水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發展的路線圖,“我們將沿著堅強-智能-高彈性的路徑,全力打造多元負荷全接入、綠色能源全消納、電網狀態全感知的綠色能源互聯網樣板,實現多能高效轉換、源網荷儲智慧互動,為全省、全市率先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作出貢獻。”
研究表明,電氣化水平提升1個百分點,能源對外依存度有望降低0.5至1個百分點;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每提高1個百分點,能源強度可下降3.7%。通過減少一次能源消費,將有力助推“碳達峰、碳中和”工作。2019年,麗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例已達到77%,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例達62.42%,是全省首個實現國家能源戰略目標“兩個50%”的市。
綠色電能正密集進入麗水農業、工業、鄉村、校園等各個領域,悄然改變著麗水社會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更節能環保的電窯爐正逐步替代傳統單體窯爐,“熱泵烘干技術”被應用到了香菇烘干、鉛筆烘干流程當中,全電景區、全電民宿如雨后春筍般遍地開花。
“十三五”期間,麗水累計實施電窯爐、電炒茶、電鍋爐等電能替代項目410個,實現替代電量12.94億千瓦時,相當于減少碳排放101.5萬噸。
未來,麗水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發展的模式還將不斷創新,通過建設全市能源大數據中心,對全市規上企業、重點行業、大型建筑等實現用能監測全覆蓋;實施大型建筑節能優化、光伏建筑一體化、冷熱電三聯供應,零碳示范社區等低碳用能工程;打造風光水儲一體化發展示范、能源匯集站模式、零碳美麗鄉村等示范實景,實現清潔能源全消納、綜合能耗再降低、能效水平再提升,為綠色低碳經濟高質量發展蓄能,為清潔能源示范省建設助力。 來源:?浙江在線-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