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發布會現場
中國西藏網訊 12月30日,記者在西藏自治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西藏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從以往平均280多天,壓縮至100個工作日以內,并已建成與全國統一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
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形勢下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內容。西藏自治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的核心目標,就是要在100天以內完成項目審批,增強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提高滿意度。
根據國家統一部署,2019年6月西藏及時制定并印發了《西藏自治區關于全面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對改革的內容、目標進行頂層設計,明確了改革的具體舉措和任務,并層層分解落實到具體部門。
這次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的目標是,實現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全覆蓋、高效率改革。包含三個具體目標:第一,改革工程建設項目從立項、土地、規劃、設計、施工到竣工驗收和公共設施接入服務全流程、全過程。考慮到各方面因素,這里的工程項目主要是房屋建筑和城市基礎設施等工程,不包括特殊工程和交通、水利、能源等領域重大工程。第二,改革全面覆蓋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和技術審查評估、中介服務、市政公用服務以及備案等事項,推動審批流程再造、優化和標準化,實現 “四統一”(統一審批流程,統一信息數據平臺,統一審批管理體系,統一監管方式)。第三,改革審批模式,縮短審批時間,推進高效率審批,在國家要求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壓縮至120個工作日以內的基礎上,西藏自治區確定審批時間從以往平均280多天,壓縮至100個工作日以內,并在2020年底建成審批制度框架和信息數據平臺,實現互聯互通,建成與全國統一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體系。
西藏通過“減、放、并、轉、調”等措施,對涉及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的事項及前置條件進行清理,將原有涉及19個部門的67個審批事項壓縮至現有的43項,審批事項數量壓縮達到35%;西藏緊扣實際,建立了并聯審批、施工圖聯合審查、竣工聯合驗收、多評合一、區域評估、告知承諾、一窗受理、一張表單、事中事后監管、中介服務、市政設施報裝等制度,優化審批服務流程,及時將改革探索成果制度化規范化,審批改革制度框架基本建成。
建設使用審批管理系統是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改革的關鍵措施。審批系統從2019年6月啟動研發,2020年7月10日正式上線運行,已覆蓋西藏自治區7地(市)和74個縣(區),并與投資立項等管理系統實現互聯互通,具備業務協同、在線并聯審批、統計分析、監督管理等功能,基本實現了統一受理、并聯審批、實時流轉、跟蹤督辦,達到了2020年底建成與全國統一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體系的目標。截至2020年12月28日,已有615個項目在系統進行審批,已完成1594件審批事項。西藏自治區七地(市)向國家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同步的數據,在今年9月已全部符合國家系統要求,數據10分鐘內共享比例達到92.13%,排在全國第三位。
西藏自治區住建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貫徹政府職能轉變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部署要求,完善西藏自治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體系,整合各地(市)和有關部門力量,深化審批改革措施,加強管理系統應用,不斷提升服務效能,為西藏自治區工程建設項目高效率高質量實施貢獻力量。”(來源:中國西藏網 記者/趙二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