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緊建設中的重慶渝北銅鑼山國家礦山公園近日傳來好消息,礦山公園7、8號礦坑的生態修復及旅游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已基本完成,擬于2021年初對外進行公益性開園,11、12、13號礦坑也將相繼逐步開園。
在礦山公園打造的過程中,區域內外綠化規劃方案及林地植被修復、林相改造等工作也在抓緊實施。未來,礦山公園內一個個深邃斑斕的“湖泊”,將與色彩豐富的森林植被景觀交相輝映,彰顯山水自然之美。
礦山公園生態修復營林方案編制工作由重慶市林業規劃設計院(以下簡稱“林規院”)承接。為此,林規院成立了專題項目組開展資料收集、圖紙打印、現場初步勘察、商討生態修復思路等相關前期工作。
目前,項目組根據已確定的《渝北區銅鑼山礦山公園生態修復營林方案》進行作業設計,完成了礦山公園319國道森林風光帶、礦山公園礦坑核心生態復綠和礦山公園山地營林生態修復的作業設計。
根據這一修復方案,渝北區將對礦山公園內生態脆弱區域進行生態修復,恢復其自然生態系統,對礦山公園山體、周邊道路及村鎮進行綠化、美化,重現其生態之美。通過山林保育、林相改造、人工造林等營林措施,結合生態景觀建設和特色林果產業,實現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協調發展、礦山修復與特色生態旅游產業融合發展。
修復方案中,針對礦山公園內不同的區域也將采取不同的修復策略。如公園范圍內319國道沿線,將對行道樹斷帶、缺窩區域進行補植;礦坑周邊山體植被保留現狀,以自然恢復為主;對山林保育區以保護動植物原生生境為本,分類進行割灌除草、疏伐、衛生伐等措施,改善野生動物棲息場所;位于公園左側山腰一帶的林貌提質區保留常綠健康植株,清除藤蔓、雜灌、雜草,適當點綴觀葉觀花觀果植物,形成層次豐富和季相變化明顯的植物群落。在樹種選擇上,修復方案也確定了香樟、黃葛樹、楓香、青檀、楠木、紫薇等數十類樹種。
據了解,重慶渝北銅鑼山屬于重慶主城“四山”之一,2017年,銅鑼山礦山公園獲評國家礦山公園建設資格,2019年9月完成總體規劃編制。按照計劃,公園總規劃面積25.18平方公里,以生態保護為核心理念,以沉浸式礦山旅游體驗為特色,打造集科普體驗、休閑游樂、生態健康為一體的國家礦山公園。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