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您如何看待上半年的經濟增長速度?
蔡惟慈:上半年機械工業接近40%的產銷增長速度確實有些高。上半年產銷的快速增長主要得益于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的好轉,以及去年同期基數較低的影響。雖然今年的政府投資有所減少,但是相關行業的需求卻在繼續拉動機械工業產業的增長;另一方面,上半年與機械工業相關的原材料價格沒有明顯的上漲,這也促進了機械工業利潤的增長。
機械工業與宏觀經濟可謂息息相關、相互影響,從長遠來看,二者的走勢也是趨同的。今年2月份以來,機械工業的產值增速一直在緩慢地回落,預計到年底會回落至20%。我認為20%的增長速度是可持續的、有利于調整結構的健康數值。增長速度過高,往往意味著市場需求過于旺盛,這也會阻礙行業對生產結構的調整進程。展望全年走勢,我認為今年機械工業產銷增速將呈現前高后低、逐步趨穩的態勢,從超高增速向正常增速回歸有利于加快結構調整步伐和行業的平穩發展。
記者:今年以來,“高端制造業”被業界頻繁提及,我國的高端設備與國外相比還存在哪些差距?
蔡惟慈:我們認為高端設備制造是高端制造產業的核心,國家發展裝備制造業的規劃也隱含著要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尤其是高端裝備的戰略。
近年來,我國的高端裝備制造業取得了重大的進步,但是仍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著很大差距。例如在電力行業,雖然這兩年創新成果不斷,但在AP1000等核心設備上的國產化工作仍未取得完全突破。也正是因為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們才會把高端制造業列為重點發展的行業。
高端制造業,不能只看數字高不高,而要看產業強不強。我們在機械工業“十二五”規劃草案的建議中就提出要加大對高端裝備自主創新的扶持力度。對“高端裝備”的界定不宜簡單地以是否有“智能”來做取舍,建議將重點工程急需、確具高技術難度、進口依賴度大的重點裝備都列入“高端裝備”予以支持。
記者:您如何看待國家電網建設的問題?
蔡惟慈:近年來,國家的電力供應發生了一個巨大的變化,拉閘限電的問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這個背景之下,電源建設的高增長速度將難以再延續下去,今年電源的建設速度就已經降到了7%。因電網投資力度不足,今年的變壓器、高壓開關等高壓輸變電設備因過度競爭而引起價格下降,這對設備制造企業長遠發展沒有裨益。從另一方面看,雖然我國的電源建設達到了一定程度,但是像智能電網等新興技術的興起又將為我們的電力設備制造提供了新的增長空間。
國家應該加大電網投資規模,保護設備制造業的骨干力量,加快輸變電項目審批速度,加大電網建設規模,使有關產品價格恢復正常水平,以免輸變電設備制造業的骨干企業一蹶不振。
記者:您認為后金融危機時期的中國機械工業道路該怎么走?
蔡惟慈:明年我國就進入了“十二五”時期,機械工業仍然會有較大的增長空間。我們預計今年全行業的產銷增速將在20%左右。“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各個產業進行轉型升級、調整結構的關鍵時期,用戶對裝備的要求也會變得更加嚴格,包括技術、能耗、質量等各個指標的要求都會更高。作為裝備制造業的企業,應該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為用戶生產質量更好、能耗更少的產品上來。這主要有兩個要求,一個是創新能力的提高,另一個是控制產品的質量。從另一方面說,如果能為用戶提供質量更好、能耗更少的產品,也相當于為用戶的產業升級創造了條件。
在產業升級、調整結構的大背景下,我們機械工業的增長速度或許會有所回落,也有可能會降到20%以下。但是如果是建立在高質量、高效益的基礎上,即使這個增長速度會降至12%~15%,依舊是令人欣喜的